JIAYOU FULVIC ACID
嘉有黃腐酸
嘉有黃腐酸的社會意義
-
解決秸稈焚燒難題
泉林模式”開創秸稈綜合利用新時代,實現工業產業化的秸稈精肥還田。集團現有年處理秸稈125萬噸能力,年可實現420多萬畝耕地秸稈免于焚燒,有效利用根據集團未來產業布局,最終可實現年處理秸稈5000萬噸,可解決全國1.68億畝耕地的秸稈焚燒難題。
-
-
-
解決秸稈焚燒難題
泉林模式”通過減少秸稈焚燒,減少固體顆粒物及有毒有害氣體向大氣中的排放;公司每利用1噸秸稈,可減排2.65kg固體顆粒物及減排1.2kg氮氧化物。公司每年處理秸稈125萬噸,可減少3312.5噸固體顆粒物(PM2.5)的排放及1500噸氮氧化物,可大幅度減輕霧霾的產生。
-
解決秸稈焚燒難題
“泉林模式”的運行可通過減少秸稈焚燒、減少化肥用量、增加糧食產量三種途徑綜合實現減排CO2每利用1噸秸稈可實現減排10.92噸CO2。按照泉林未來的全國布局規劃,一旦實現500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可實現減排5.46億噸CO2。
-
泉林一草兩業秸稈綜合利用模式,破解秸稈禁燒困局,還世界碧水藍天
2016年全國兩會袁隆平院士《關于加大秸稈精肥還田新技術推廣破解秸稈禁燒困局的提案》中指出,要解決秸稈問題,必須將其歸還給土壤。要徹底破解秸稈禁燒困局,必須加大秸稈精肥還田新技術研發和推廣。
泉林集團獨創的“一草兩業”產業模式,將廢棄的秸稈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一業生態肥業:將秸稈中的木質素、有機營養、無機營養提取出來,經過專利工藝生產出秸稈黃腐酸肥料;一業生物纖維素化工:利用秸稈纖維素生產本色環保產品。
其中利用秸稈生產黃腐酸肥料,并應用到農業生產的過程,不僅實現了袁院士提出的秸稈精肥還田,還通過標準化的生產工藝,實現了工業化、規?;慕斩捑蔬€田,從源頭上解決了秸稈焚燒問題,開創了清潔、環保、高效的秸稈還田新途徑。
以100萬噸/年秸稈黃腐酸精肥還田工程為例,年可生產100萬噸秸稈黃腐酸肥料,可覆蓋4000萬畝耕地。
秸稈精制黃腐酸肥料還田,安糧沃土,利國利民
秸稈精制黃腐酸肥料一攬子解決多項問題,其中在沃土工程、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泉林黃腐酸肥料是優良的“土壤改良劑”:當年應用,土壤有機質明顯回升;多年應用,土壤肥力達到豐富等級,土壤養分含量明顯回升,有效解決土壤鹽化、酸化、沙化等土壤退化問題。同時絡合、吸附、鈍化重金屬,有效減少農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耕地。符合“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的沃土工程要求。
秸稈精制黃腐酸肥料減肥減藥,確保餐桌安全
黃腐酸是“肥料增進劑、農藥增效減毒劑”,經試驗驗證,當年應用黃腐酸肥料,即可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連續施用3-5年,減少化肥用量20%以上,減少農藥用量30%以上,從源頭山確保農產品的食用安全,確保餐桌飲食安全。
實現綠色增產基礎上的高產優質,打造區域生態農業產業
黃腐酸可在增產的基礎上提高作物品質,減少農藥、重金屬殘留,使糧食、蔬菜、茶葉、中草藥以及肉食品都能達到發達國家農產品或食品質量標準,同時有效提高農產品體內對人體有益的指標,降低對人體有害的指標。這對打造區域品牌,創建區域生態農業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議》
——關于“推廣先進技術模式利用農業秸稈紙漿造紙”的建議
一、我國農業秸稈利用基本情況
我國農業秸稈年理論資源量約為8.4億t,可手機資源量約為7億t,其中水稻、小麥和玉米秸稈的理論資源量約為6.3億t,可收集的資源量約為5億t,占秸稈可收集資源量的70%以上。秸稈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江蘇、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