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 2021-08-11
- 2021-08-09
- 2021-08-09
- 2021-08-09
- 2021-08-09
- 2021-08-09
- 2021-08-09
- 2021-09-01
- 2021-08-11
- 2021-08-11
- 2021-08-06
- 2021-08-09
- 2021-08-07
- 2021-08-07
- 2021-08-07
- 2021-08-07
- 2021-08-07
- 2021-08-07
泉林嘉有黃腐酸七年長期定位試驗——改良鹽堿地,提升小麥抗鹽堿能力
創建時間:2021-08-12 10:46


試驗目的:
1.驗證長期使用泉林嘉有黃腐酸對鹽堿地的改良效果
2.探索泉林嘉有黃腐酸提高農作物抗鹽堿能力后的增產效果
試驗周期:2015年-2021年
試驗地點:山東省高唐縣泉林嘉有黃腐酸試驗基地
試驗作物:小麥
關鍵詞:改良鹽堿地 增強小麥抗逆性 小麥增產
試驗總結:
1.鹽堿地連續使用泉林嘉有黃腐酸6年,土壤理化性狀得到明顯改善,土壤鹽分降低,EC值較對照降低1.67。
小貼士:什么是EC值?
土壤EC值就是土壤電導率,土壤電導率是測定土壤水溶性鹽的指標,而土壤水溶性鹽是表層土壤中可被植物迅速利用的礦質營養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判定土壤中鹽類離子是否限制作物生長的因素。土壤EC過高或過低都會阻礙作物的生長,不同植物根據需肥特性與生長階段的不同適宜的土壤EC都不同。一般在0.4~1之間。
2.泉林嘉有黃腐酸促進小麥根系生長,提高了小麥對鹽堿土壤的適應性,小麥農藝性狀提升,根系較對照增長6cm,地上部分較對照田最高植株長10cm。
3.鹽堿地使用泉林嘉有黃腐酸3年后畝產量達到800斤,連續使用6年后畝產量達到1100斤,相比對照田增產效果顯著。


泉林嘉有 您身邊的農技專家